IMG_7671ok.JPG
即便很小心,還是不知不覺幫兒子貼標籤,許多教養專家都呼籲爸媽要慎選言語,避免暗示孩子成為你不想要的樣子,例如總是說孩子沒耐心,孩子就真的越來越急躁,評論孩子固執,就真的老是和爸媽做對。
 
這個月,我最大的收穫是順利幫助兒子調整「打媽媽」的不當行為,我先是大量運用「處理孩子的感覺」,先與小QQ連結情感,讓他知道媽媽真的很在乎他,再糾正他「打媽媽」的行為,他也不再因為打人被罵被唸而感受到挫折:D
 
 
分享2y4m印象深刻的大小事&「怎麼說,孩子會聽,如何聽,孩子願意說」教養實踐紀錄
 
 
不再替孩子貼標籤,解放被定型的孩子
開玩笑的或是不耐煩的,不知覺中評價孩子,例如「他很皮」「他很固執,怎麼講都不聽」,沒有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,就替他們貼標籤。
 
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,被爸媽這樣說的感受是什麼?
 
「我的孩子就是怎麼樣...沒有辦法」
 
父母的話語,給小孩帶來心理暗示,小孩不自覺回應爸媽「我就是這種人」,然後就朝著這個暗示發展,最後成為這樣的人,最後被定型了。
 
 
小QQ會爬後,為了引起我的注意,就開始有「打人」的行為。
 
許多教養書指出,小孩打人的動作,是想要尋求幫助或引起家長的注意,因肌肉發展尚未完全用力不當,導致看起來像是暴力,本意並不是打人。
 
道理是懂,但是媽媽我很弱,兒子又小大力士,力氣大,被打到真的很痛,自然馬上反應就是大叫「很痛!」
 
然後兒子就更故意了!
 
而當時我也遵照教養書的建議,要立即制止,我會握著他的手說,平視他的眼睛堅定的說:「不行」
 
一歲多前還多少有點效果,然而,當他越會走路,越會說話時,就不管用了。
 
甚至狀況會更糟。
 
 
然後,我讀到第六堂課「解放被定型的孩子」
 
作者提到,爸媽對孩子的看法,對孩子釋出的訊息,「你就是XXX」的言語,幾個字,眼神或聲調,就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看法,影響孩子的行為。
 
作者提出,
 
若要維持孩子聚焦一個好的行為,可以用有效的讚美方式。
 
若要幫助孩子擺脫一個不當的習慣,則要讓他們看到自己新的一面,別將他們貼標籤。
 
 
書中的每堂課都有練習題,
 
關於解放小QQ被定型的事。
 
我立即想到,現在就有一件每天上演的事情可讓我們練習。
 
小QQ會在我換衣服時,偷襲式的衝進來偷拍我一下又跑掉。
 
以前的作法:我會嚴肅的看著他「不能打人,打媽媽會痛,我不喜歡」
 
以前兒子的反應:對媽媽很玻璃心的兒子,斷不接受媽媽任何指責😓
 
會換來更故意,更強烈的反抗,「不要,不會痛!」
 
 
於是,我想好了。把場景在腦海模擬一遍,準備好下一次行為我要應對的話。
 
「北鼻你好熱情的拍我,是想跟我玩是嗎?問題是你這麼用力拍,我會嚇到而且會痛痛,如果用輕輕地拍拍或搔癢,我會開心的回應你喔」
 
剛開始嘗試,很不能適應,被打到還是會被嚇到,無法說出預想到的話。
 
大概會三次才能用一次有效的溝通方式。
 
幾次之後,我會忍住大叫,先讓自己停一下,想一想再和北鼻說。
 
漸漸的,兒子會過來笑嘻嘻的輕輕拍,說「媽媽喜歡輕輕拍」
 
或者很開心地躲在我後面搔搔癢,一副滿足燦笑。
 
 
*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,是第六堂課所表達的期望,要解放被定型的孩子,可以選擇前五堂課的任何技巧,或是「解放被定型的孩子六大技巧」都是很好的嘗試選擇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ttle QQ(@hellocat_qq)分享的貼文

 
 
等他感覺對了 就會做出正確的行為
 
作者的中心理念「重視孩子們的感受」,幫助孩子們處理他們的感覺,引導他們的情緒。
 
「當孩子感覺對的時候,他們會做出正確的行為」
 
「先連結情感,再糾正行為」,與阿德勒正向教養的精髓不謀而合:
 
 
現在小QQ若是哭,我會告訴他,你若很傷心,你就哭一下吧,
 
如果你需要我的抱抱,告訴我讓我知道,然後在旁邊靜靜的陪著他。
 
 
幾個月之前,我會試圖說服他或幫他走出當下的情緒,然後他會哭得更厲害,
 
而我會逐漸失去耐心,更糟的狀況下,我可能會脫口說出「隨便你」。
 
 
現在我會不斷提醒自己,接受兒子的情緒,並為他們的感覺定義,加上默默的陪伴就會很有用。
 
 
某一天下午的點心時間,我準備了小QQ最喜歡的優格,他吃完後還想再吃,我說「拿給你(優格)吃之前,我跟你說過什麼,記得嗎?」
 
他開始嘟嘴流眼淚「還想要吃」。
 
我邊看著他邊點頭「我知道你還想吃,明天的點心也可以吃優格」
 
然後他不段重複的說「還要吃優格」,邊啜泣看著我
 
我只是看著他點點頭,然後什麼話再也沒說。
 
過了幾分鐘後,他說「可以喝一杯牛奶」。
 
「好,當然沒有問題,然後我們就去玩積木」
 
 
書中強調:
 
「當感覺持續被否定,會讓孩子困惑,讓孩子認為,不理解他們的感覺就是不信任他們」
 
 
真的!
 
最近小QQ出門越來越配合了,願意自己穿鞋子了!
 
大約2y2m開始讓他自己穿鞋出門,當時他有很多不願意與抗議。
 
然後我也會不開心的回「你明明就能自己穿鞋子,為什麼都要人家幫你穿」
 
他回我「不會穿,穿不進去」
 
我「你可以,鞋鞋拉一下你就穿進去了!」
 
然後固執的媽媽堅持小孩要自己穿,小人堅持自己不會穿,然後弄得兩個人在出門前不開心
 
直到有一天,我突然醒了,覺得幫他穿一下又怎樣,或許他真的覺得自己穿鞋壓力很大呢?
 
於是我改變說法,「北鼻,你想要自己穿鞋還是我幫你穿?」
 
兒子沈默沒有回答,我又說「如果你還沒準備好自己穿鞋,我幫你穿,等你以後準備好了,再自己穿鞋鞋」
 
然後他表示要自己把腳套進鞋子,然後我幫他把鞋拉上來,母子兩人合作了一陣子。
 
偶爾,他會想自己穿,我會在一旁用誇張的音調「哦」「恩」點頭微笑鼓勵。
 
往往這麼做,他就會開心地迅速把鞋子穿好
 
某天要出門我正在整理包包,他自動地跑去穿鞋,還大喊我要我看他的成果呢:D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ttle QQ(@hellocat_qq)分享的貼文

 
 
*本月重點使用技巧
 
自從閱讀「怎麼說,孩子會聽,如何聽,孩子願意說」,正向教養逐漸深入我的骨髓,書中雖未強調正向教養,卻是以溫柔且堅定的溝通方法為引,強調「重視孩子們的感受」,家長藉由幫助孩子們處理他們的感覺,引導他們選擇對的事情。
 
解放被定型的孩子技巧
+找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新的一面。
+當孩子表現出的行為是根據以往的標籤,對孩子陳述你的感覺,或者再加上你的期望。
 
 
幫助孩子處理感覺
+克制想要讓「事情變得更好」的衝動,與其建議不如接收孩子的感覺
+不論什麼年紀,當一個人在不開心的時候,他需要的不是同意或是不同意,他需要的是有個人理解自己正在經驗的感覺
+孩子們不喜歡聽到批評的話,從他們的父母說出口 --> 小QQ的場合:不能從媽媽
+如何幫助孩子讓他們感覺對
 
讓孩子合作
+使用敘述性語言,可避免責怪和指責,聚焦待解決的問題。
+使用「你」開頭,會讓人覺得責怪產生防禦,要小心使用。
 
鼓勵孩子自主
+對孩子的努力表示敬意(北鼻喜歡微笑+點頭)
+避免使用「你」(為什麼是針對我,不是大家?)
+孩子總是有累的時候,即便孩子有能力做這些事情,只要記得我們基本方向是幫助孩子對自己負責任,偶爾仍可以享受「為孩子做事情」的樂趣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Little QQ(@hellocat_qq)分享的貼文

 
2021年親子溝通教養實踐紀錄(陸續更新)
2y8m
2y9m
2y10m
2y11m
 
*你買我捐一起做公益*
 
這幾年涼子為回饋社會盡一份心,固定把分潤所得捐款給兒童福利相關團體。
 
2020年因為疫情沒有分潤收入而中斷。
 
2021年涼子將重新出發,積極奉獻弱勢兒童捐款。
 
您購買行程、我捐款,我們一起做公益。
 
*和米奇達菲一起去旅行*
 
 
以上分享
涼子繼續照顧吵吵貓與嫩嬰去
如果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
請為文章按個讚
或者請追蹤IG或臉書粉絲團喔
 

phonto 3.JPG

arrow
arrow

    涼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